1 概述 [1]
機械產品在使用中經常會發現質量問題, 嚴重者甚至導 致 事 故, 往 往 因 此 而 訴 諸 法 律。 隨著國家質量法的施行, 這類爭議會趨向增多。 作為法定的檢驗機構, 受理這類事件的檢驗工作并作出科學、 公正的結論, 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由于起重機械種類繁多、 應用廣泛、 結構復雜, 加之我國近二十多年來起重機械發展速度較快, 不僅在產品的品種規格、 質 量 穩 定 性、 生 產 效 率、 自 動 化 水平、 安全裝置靈敏可靠程度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而且還有諸多問題一時適應不了起重機械發展的需要, 因此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的傷亡事故屢見不鮮。 據有關資料統計, 目前我國各地區、 各行業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的傷亡事故, 約占全部傷亡事故的 1 / 5~1 / 3。 因此, 加強起重機械的事故原因分析和安全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2 起重機械事故原因分析[2-4]
在起重作業中, 常見的傷害事故形式有重物墜落、 起重機失穩傾翻、 擠壓、 高處跌落、 觸電和其他傷害。 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危險因素有操作因素和設備因素。 發生在起重機作業中常見的傷亡事故及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重物墜落砸人事故
重物墜落砸人是指吊物或吊具從高處墜落砸向作業人員或其他人員。 重物墜落砸人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常見的傷亡事故, 也是發生在各種類型起重機械作業中的帶有普遍性的傷亡事故, 其危險 性 極 大, 后 果 非 常 嚴 重,往往導致人員死亡。 吊物 (具) 墜落砸人的原因主要有:
(1) 捆綁吊掛方法不當; (2) 吊索具有缺陷; (3) 超載起吊; (4) 上限位失效 或 過 (超) 卷 揚。 發 生 上 述 情 況的原因是: (1) 打綁鋼絲繩間夾角過大, 無 平 衡 梁, 吊運帶棱角的吊物未加防護墊、 板, 致使捆綁的鋼絲繩被磕斷, 重物墜落砸人; (2) 起升機構鋼絲繩存在缺陷折斷,吊鉤缺陷 (如吊鉤變形、 吊鉤材質不合要求折斷、 吊鉤組件松脫等), 吊鉤未設置防脫鉤裝置, 致使重物墜落砸人;(3) 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 歪拉斜吊, 對吊物的重量不清楚 (如吊物部份被埋在地下、 凍結地面上, 地腳螺栓末松 開 等) 或 不 關 心, 冒 然 盲 目 起 吊, 發生超載拉斷吊索具 , 致 使 吊 索 具 墜 落 (甩 動 ) 傷 人 、 重 物 墜 落 砸 人 ;
(4) 沒有安裝上升極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靈, 不能及時切斷起升機構電源, 直至卷 (拉) 斷起升鋼絲繩, 致使重物墜落砸人。
2.2 整機傾翻事故
整機傾翻是指在起重機械作業中整臺起重機傾翻 。整機傾翻通常是發生在從事露天作業的流動式起重機和塔式起重機中。 發生整機傾翻情況主要有: (1) 被 大 風 刮倒; (2) 履帶式起重機傾翻; (3) 汽車式、 輪胎式起重機傾翻。
發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 (1) 露天作業的起重機沒有防風錨定裝置或防風錨定裝置不可靠, 夾軌器失效, 當大 (臺) 風刮來時, 致使起重機被刮倒; (2) 操 作 方 法不當, 指揮作業失誤, 吊運作業現場不合要求 (如地面基礎松軟, 有斜坡、 坑、 溝 等) 致 使 機 體 傾 翻; (3) 操 作不 當, 超 負 荷, 支 腿 架 設 不 合 要 求 (如支腿墊板尺寸過小, 高 度 過 大 , 材 質 腐 朽 等 ) , 吊運作業現場不合要求(如地面基礎松軟, 有斜坡、 坑、 溝等), 致使機體傾翻。
2.3 擠壓事故
擠壓事故是指作業人員被運行中的起重機械擠壓碰撞。 起重機械擠壓碰撞也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常見的傷亡事故, 其危險性也很大, 后果也很嚴重, 往往也會導致人員死亡。 超重機械作業中擠壓碰撞人的主要情況有:
(1) 起重機械運行過程中吊物 (具) 產生擺動碰撞擠壓人; (2) 吊物 (具) 擺放不穩發生傾倒碰撞砸人; (3)作業人員在起重機機械運行機構與回轉機構之間, 受到運行 (回轉) 中的起重機機械的擠壓碰撞; (4) 作 業 人 員在起重機械與建 (構) 筑物之間 (如站在橋式起重機大車運行軌道上或站在巡檢人行通道 上), 受到運行中的起重機械的擠壓碰撞。 發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 (1) 司 機 操作不當, 吊運路線不合理, 運行中機構速度變化過快, 使吊物 (具) 產生較大慣性, 產生擺動, 致使吊物 (具) 在劇烈擺動中擠壓碰撞人; (2) 吊物 (具) 放置方式不當,作業現場管理不善, 對重大吊物 (具) 放置不穩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致使吊物 (具) 突然傾倒碰砸人;
(3) 指揮作業人員站位不當, 檢修作業中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致使司機在冒然啟動起重機械時擠壓碰撞人。
2.4 人員高空墜落事故
高空墜落是指起重機械作業人員從起重機械上墜落。高空墜落主要發生在起重機械安裝、 維修作業中。 起重機械作業中作業人員發生高空墜落情況主要有: (1) 檢 修吊籠墜落; (2) 跨越起重機時墜落; (3) 安裝或拆卸可升 降 塔 身 (節) 式 塔 式 起 重 機 塔 身 (節) 作 業 中, 塔 身(節) 連同作業人員墜落。 發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 (1)作業人員麻痹大意, 違章作業, 操作不當, 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如 系 安 全 帶) ; (2) 設計結構不合理(如防護桿高度不夠, 材質選用不符合規定要求, 設 計 強度不夠等); (3) 檢修作業人員拆裝方法不當, 作業人員與指揮配合有誤。
2.5 觸電 (電擊) 事故
觸電 (電擊) 是指起重機械作業中作業人員觸及帶電體而發生觸電 (電擊)。 起重機械作業大部份處在有電的作業環境, 觸電 (電擊) 也是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常見的傷亡事故。 起重機械作業中作業人員觸電 (電擊) 主要情況有: (1) 當起重機械司機室設置在滑觸線同側, 司機在上下起重機時碰觸滑線而觸電; (2) 起 重 機 械 在 露天作業時觸及高壓輸電線, 即露天作業的流動式起重機在高壓輸電線下或塔式起重機在高壓輸電線旁側, 在 伸 臂、變幅和回轉過程中觸及高壓輸電線, 使起重機械帶電, 致使作業人員觸電 (電擊); (3) 電 氣 設 施 漏 電; (4) 起升鋼絲繩碰觸觸線, 即由于歪拉斜吊或吊運過程中吊物(具) 劇烈擺動使起升鋼絲繩碰觸滑觸線, 致 使 作 業 人 員觸電。 發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 (1) 司機室位置設置不
合理, 一般不應設置與滑觸線同側, 起重機在靠近滑觸線端側沒有設置防護板; (2) 指 揮 不 當, 操 作 有 誤, 起 重機械在高壓電線下 (旁側) 作業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如加裝護隔離), 致使起重機觸電帶電, 導 致 作 業人員觸電 (電擊); (3) 起重機械電氣設施維修不及時,發生漏電, 司機室沒有設置安全防護絕緣墊板, 致使司機因設施漏電而觸電 (電擊); (4) 吊運方法不當, 歪拉斜吊違反安全規程, 起重機械靠近觸線端側沒有設置滑觸線防護板, 致使起升鋼絲繩碰觸滑觸線而帶電, 導致作業人員觸電 (電擊)。
2.6 其他事故
起重機械其他事故種類眾多, 也時有發生, 如電氣火災事故; 起重機械的各種安全裝置 (制動器、 緩沖器、 行程限位器、 起重量限制器等) 缺乏或因未能及時檢修而失靈; 起重機械上的齒輪和傳動軸沒有設置防護罩或其它安全設施等等。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不再詳述。
3 起重機械事故特點及其安全管理
根據前面事故原因的分析, 可以看出起重機械事故的主要特點如下 [5]。
(1) 發生在起重機械安裝、 維修作業中的傷害事故較多。
(2) 起重機械傷事故的傷害類型比較集中。 如前文所述, 造成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重物墜落、 擠壓碰撞、 觸電、 高空墜落和整機傾翻五類, 其占全部起重傷害事故總數的比例分別為 34%、 30%、 10%、 8%和 5%,五項合計約占 87%。 其中, 尤以重物物墜落和擠壓碰撞兩類*為突出, 兩項總計約占總量的 64%。
(3) 管理原因造成的傷害事故較多。
(4) 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機種比較集中。 橋門式起重機、 流動式起重機、 升降機和塔式起重機四類起重機械發生的傷害事故較多, 四類合計發生傷害事故數接近全部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總數的 80%。 特別是橋門式和流動式起重機, 發生傷害事故幾率*高, 兩類合計接近全部起重傷害事故總數的一半 (49%)。
針對起重機械事故的上述特點, 如何快速有效地遏制起重機械安全事故頻發的事態, 起重機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結合個人的工作經驗, 總結有如下幾點。
(1) 政府的監管必須到位, 必須加強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的監察力度, 監察部門必須嚴格把關, 加強對起重機械的安全監察。 不讓沒有資質的企業進入市場, 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施工企業進行檢查, 發 現 問 題, 限 期 整 改,拒不整改的, 加大處罰力度, 對起重機作業中發生傷亡事故的單位, 要進行嚴肅處理。
(2) 檢驗機構檢驗工作必須到位, 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應該重視做好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 監 督 檢驗 工 作, 狠 抓 檢 驗 工 作 質 量, 盡力消除設備隱患, 防 止起重機械帶病運行。 作為起重機械安全管理部門, 要 依據國家有關安全法規, 標 準 的 規 定, 一要對起重機要制造廠家的制造資格進行安全認證, 對其生產的起重機械產品進行安全質量監督檢驗, 安全質量不合格的起重機械產品不得出廠, 把好起重機械產品制造的安全質量關;二是對從事起重機械安 裝、 維修的企業實行安裝、 維 修資格的安全質量認證, 不具備從事起重機械安裝、 維 修能 力 的 企 業, 不得承擔起重機械安裝, 維 修 業 務, 把 好起 重 機 械 安 裝、 維 修 的 安 全 質 量 關; 三要把好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檢驗關, 對 新 安 裝 的、 大 修 的、 改 變 重 要 性 能的起重機械進行特殊的安全技術檢驗, 經檢驗合格并發給使用合格證后方準投入運行, 對在用的起重機械進行定 期 (每 兩 年) 的常規安全技術檢驗, 未經驗合格的起重機不準繼續使用。
(3)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管理, 規范施工過程和施工安全措施, 堅決杜絕無證人員違章操作, 由于施工現場的環境復雜, 特種設備的來源和型號不一, 工況是動態的, 管理難度大, 建立一個有效的企業內部大型機械管理機制也因此顯得尤為重要。 必須嚴格把好安裝、 拆卸環節, 起重機械安裝拆卸作業是危險性較大的作業, 針對起重機械類型特點和說明書要求, 結合作業條件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 包括: 作業前的準備工作 (人員、 吊裝器具、 施 工 機 械、 技 術 核 算 等)、 人員的工作分工和工期安排、 作業程序及技術要求、 地錨的埋設、 配合作業的起重機械工作位置及工況的確定、 現場作業環境的保護、 危險點預控措施的實施等。
4 企業安全管理示例
起重機械的安全運行, 使用單位責無旁貸, 現將某企業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經驗加以闡述和總結, 與大家共同探討 [6]。
(1) 企業 (公司) 組建大型機械設備監督科鑒于起重機械面臨嚴峻的安全形勢, 抽調對起重機械技術、 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 組建企業統一的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機構——起重機械監督科, 專門負責整個企業起重機械的檢查、 監督、 技術服務、 管理指導工作。
(2) 實行設備準用制度
加強對設備的監控, 所有租用的即將進入公司的起重機械必須由項目部向其所在的分公司申報批準, 再向總公司起重機械監督科備案。 在申報時, 提供租賃公司的相關資質、 設備技術檔案資料、 設備性能、 管理人員、 方案編制情況等, 避免不具備使用條件的起重機械、 租賃公司進入本公司。
(3) 全程監控
起重機械的使用狀況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這就需要進行全程控制, 加強日常檢查, 將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充分發揮設備監督人員技術優勢, 加強施工現場設備的安全監督檢查。 現場設備狀況檢查與管理資料檢查并重。 對發現的隱患采取限期整改、 停機整改、 直至勒令拆除出場的處理措施, 對情節嚴重的還應依 《條例》 規定處以罰款、 通報批評等; 依法調查處理安全事故或向領導提出處理意見。
(4) 建立預警機制
建立起重機械管理動態數據庫, 包括設備的數量、 種類、 分布、 來源、 驗收與否、 安拆時間、 起升高度、 附著情況等, 定期對設備存在問題的性質、 類別、 頻度進行統計, 選出發生頻率高、 較為嚴重的事故隱患進行分析, 研究臨時和長期對策; 通過對前、 后期統計結果分析比較,檢查對策執行的效果, 并對一些有高發跡象的問題提前預警。
(5) 一般控制與重點控制相結合
根據設備的性能狀況、 使用單位的管理水平將所有的設備評出優、 良、 一般、 差 4 個不同等級, 其中差和一般的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另外將整改通知單要求有整改事項的設備定為重點監控對象, 加大檢查的頻率和監控力度,直至整改合格; 建立起與項目部、 租賃單位的直接聯系。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 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對起重機械的設計、 制造、 安裝、 使用、 維修等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工作做到科 學、 全 面、 規 范、 有 序。要努力做到起重機械設計結構是合理的, 技術水平是先進的, 制造的產品是上等的, 使用性能是安全、 可靠、 舒適的。 隨著企業不斷向規模經濟發展, 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大型起重機械在生產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 通過加強對大型起重機械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討, 希望能夠有效地降低起重機械使用過程中的事故的發生率,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